close

經過一個月總共扔了大約一萬元左右在虛擬貨幣,4、5000元(166美金就對了)在gamefi上。先說第一個結論,我覺得,herocat炒幣比較實在,礦貓挖礦只有兩天有效益,後面勸直接躺平較實在……因為確實超級難賺,而且算力從第三天開始就用非常恐怖的速度下降,全網算力一拉高,整體的收益就很難看,因此只有初期參加封測的人是真的有賺到的,其他人能兩個月回本就很強了。我目前入坑兩週快三週才回收了不過四分之一(大概45元美金),好啦,買幣花了6美金左右,160美金是我真正砸在遊戲上的錢,從帳面上來說就是我只回收了45美金,比四分之一多一點而已,之後隨著算力下降,應該會越來越難回收。

第二個結論,有關貨幣的現貨問題,我個人強烈建議,不要學我投資那麽多個標的結果收益全都分散了,雖然從我持有的比例還是可以看得出個人的偏好,但是我的確因為投資五、六個標的導致收益過度分散,但同時也分散了風險,至少我的以太幣帳面上賺錢,加上我後來加碼了mana,直接把mana的損失踢回來,dot還在賠,但損失確實降下來了,沒加碼的sand和alice還在賠。至於mbox我直接認賠殺出,不該追高的。這一個月的測試讓我感覺到什麼叫做超級高風險,這漲跌已經是股票十年的漲跌了,漲是一瞬間,跌也是一瞬間,僅僅是一瞬間,就能讓本金瞬間蒸發三成……但也因為投資標的太分散,真正本金蒸發三成是那個幣投下去的錢蒸發了三成,整體沒蒸發那麽多。

除了這堆幣以外,我還投入了流動性挖礦,目前$不太夠,不然還想考慮一下其他挖礦,不過算了。流動性挖礦不適合短期操作,看了它的收益和操作方式以及背後的風險,我非常確定這個不是能短線操作的東西,短線操作會把無常損失變成永久性損失,但是換成長線操作,有可能收益打趴損失。這是一個賺被動收入的辦法,但是背後的風險也不小,其一就是我剛才說的無常損失(暫時性損失),但無常損失並沒有想像中誇張,我算過了,我dot漲20%,usdt不動如山,我也才損失5%……其二就是我收到的平台治理代幣可能歸零(這個比較不會發生在BNB上,但也不全部可能),其三就是駭客攻擊,幣安即便被認為安全性最高,駭客有心還是有可能盜走我們的幣,就看幣安的官方比較高明還是駭客比較強了。不過只要交易所安全度超高,用戶又多,這個幣有值得長期擁有的價值,那麽流動性挖礦確實是個收取被動收入的選項之一。基於害怕過於誇張的損失,加上我還在進行測試當中,我目前總共只投了價格總計700多元新台幣左右的DOT+USDT,之後會再投入的。

經過一個月的測試,我大概知道怎樣玩比較好賺了,我需要等到1月觀察一下會不會再有跟這次一樣的跌幅,又或是出現驚人的下修,也可能是2月,畢竟11月中出現的精彩的漲幅,漲幅之後就會伴隨精彩的跌幅,而且我也在實驗自己的技術分析有沒有錯,這測試大概還要個半年,我透過這次的暴跌加碼了dot、eth和mana,但時間拉得不夠長還無法保證說之後還能繼續漲,也無法肯定自己有挑對買點,我不是真的要抄最低,依照我的生理時鐘軸,不可能抄到最低價,只有可能抄到相對低點而已,我要的,只是那個相對低點而已。

之後我想玩的還有雙幣理財,目前情況不適合,沒有看見我想要的賣價。在市場暴跌特別嚴重的時候,可以試著繼續將貨幣鎖倉、收益池挖礦、活期或定期都是不錯的投資項目,我日後一定會繼續投資BNB和以太幣,前者是收益池用(同時也是燃料費),後者是給質押鎖倉的活動用的,之後我會我的艾達和sand都會被放出來,根據一月的漲跌決定要不要繼續鎖起來生利息,我覺得這兩隻還不至於太快從市場中消失,sand的土地都被炒成怎樣了……項目方似乎還算是有良心且有在做事,沒有惡性倒閉的跡象,我認為alpha上了之後,會出現什麼變化值得觀察(其實也剩沒多久)。另外我有投入BNB的收益池,我對足球對那個幣沒興趣,但是對另外兩項有興趣,一個是元宇宙相關的highstreet,似乎是以元宇宙應用領域為主的,另外一個跟遊戲有關,除了我不太能理解的粉絲幣以外,high幣和mc幣可以說是搭上了現在的熱潮了,而且我不是投入新幣挖礦,投入的是收益池,也就是說,我的目標收益池會同時給我三種幣,但是由於我的BNB目前只剩下新台幣兩百多元,所以錢注定不多,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,因為我一個月能拿出來的錢,真的過於有限,我也不能為了這個投資,貿然動用太多存款。不過它的下跌對我而言是好事,短線上賠錢,長線無法估計,短線暴跌反而適合進場。

我最近遇到有人在跟我推薦投資項目,好像叫做國際盤,我聽完後真的沒興趣,我對NBA只是有聽過,但是對運動賽事毫無興趣,對方給我的感覺很像是你只要聽我的就對了……我最討厭的恰巧就是報明牌,我不加入任何投資群,就是不想被亂七八糟的訊息干擾,我很樂意上課學習商業知識、區塊鏈知識和投資知識,但是跟我報明牌我連甩都不甩。這個人在介紹這個投資項目的時候,他讓我覺得這個投資項目反而不安全,為什麼?因為一個無法把風險講清楚,講得像一定穩賺不賠的投資,對我而言,就跟詐騙沒兩樣啊!或許他貼出來的圖是真的他有賺,但我只信任母親的明牌,其他外人的明牌我是非常不信任的,更不用說是突然私訊打擾我的人突然邀請我做這項投資,我不是蠢到會把信任隨便放在陌生人身上,聽到好康就會傻傻跳進去的白痴。不能怪我疑心病重,因為這類的詐騙實在是多到離譜的程度,為了保護自己,我在這個投資者的世界裡面,只信任自己的知識和眼光,或許就像他說的加密貨幣風險很高,但那個風險高卻是我控制得住的,和一個風險不明,可能風險很低但無法控制,我會優先選擇控制得住的風險,當然也有人說加密貨幣暴漲暴跌無法控制,但是我有很多保本工具可以把貨幣拿去進行其他處理,像是在市場看壞的時候放著生利息,在市場看好時高價出場,這不就是風險控制嗎?這就是我所謂的可以控制風險的作法。更不用說,我分散標的,雖然反而賺不多,卻巧妙地保住了本金,控制了跌幅,沒意外我是不會在隨便增加標的了,但是會增加手段,盡可能以保住本金為主。幣安給了我們很多工具,個人認為目前最好用的有ETH2.0(千萬別傻傻真的用1:1那個,有偷吃步)、質押鎖倉(利息不高,但是比銀行好用,缺點是鎖住期間贖回,本金會減少)、流動性挖礦(小心幣價和無常損失,只適合長線)、活期存款(市場看壞時可以把USDT暫時鎖起來),至於BNB收益池我還在測試,建議是自己研究過之後覺得有發展前途的項目再挖,以目前元宇宙的熱潮來說,這熱潮至少會燒個一年以上,因此我才拿BNB去挖三種新幣,利息是BNB本身+三種新幣。新幣挖礦有週期性,但目前我尚未使用,可能會在下一期用也可能就乾脆塞給收益池就好,因為我真的沒錢,兩種只能選一種,不過農夫們可能會選新幣。

另外,比起無法確定風險的東西,我更傾向於可以收取利息的被動投資法,而且我投資的項目,並不是只有虛擬貨幣,其實還有股票,我是故意一分為二的。我沒全放虛擬貨幣,而是一半分給了存股,這是護城河的概念,因為我投資的公司都是上市公司,都是市值不低且看不出倒閉跡象公司之外,也是民生必需品相關的,加上標的只有兩個,這個標的放得比較集中。股票因為波動有限,加上兩個都是牛皮股,漲得少也跌得少,某種意義上我根本沒虧到本金……設定自動定期定額也省了很多手續費,如果現在的價格可以一直維持到明年,我的股利就直接把虧損打回來了。不過對於本金少的人來說,這種賺法太慢了,所以我會開始調整策略,元宇宙組應該是不會再直接進場(ALICE我明年二月~五月可能會出場,sand會鎖、Mana擱置),只會專注在兩、三個標的上,除了不保本的流動性挖礦以外,其他全部都設置為投了之後還能要回本金的項目,這個方法對我而言是更加適合的投資手段。我知道我的投資屬性是穩健型,可以稍微冒點險,但不需要過大的風險,只要控制得好就行,因此無法控制風險的槓桿和合約會被我拋棄也不用意外,我的屬性沒積極到那種地步,只要能自動錢滾錢的手段都是好手段,而且優先保住本金。(真要說我只有流動性挖礦不保本,其他全都是保本,唯一無法保證的東西就是幣價了)

那個人似乎想證明只要看他報的明牌就能賺錢,但其實我根本不屑一顧,而且我對毫無興趣的領域就是毫無興趣,就像巴菲特指專注持有優質股那樣,我也有我堅持的理由。不是我不轉念和固執,而是我無法相信一個網路上隨便向我推薦投資方法的人,詐騙事件那麽多,對我來說莫名其妙找上門的投資方法都有點問題,更不用說,一開始談的時候,就沒有把風險問題攤開來講,這種不把風險攤開來講的投資,反而是最有問題的。加密貨幣我是在理解了遊戲規則和風險的情況下,在一個公開的市場上參與了這個投資,而非靠一個無法得知也無法控制風險的玩意兒,我很在意這種問題,對風險問題也是以控制得住為優先。雖然加密貨幣有無法控制的風險(系統性風險、交易所倒閉、駭客攻擊、貨幣下架,後三者其雖然無法迴避,但是有降低機率的方法,選優質又大間的交易所,安全性往往比較高,貨幣也是同理,最好選項目方有認真做事的,不要選那種又來炒作的,毫無內涵價值),但是其他可控風險我會用其他方法控制住,比起一個搞不清楚控制風險的辦法的投資方法,我傾向於高風險但風險能控制的投資方法,股票本身當然算高風險,但是我選的卻是波動小的,而且選了兩個標的定期定額,這就叫做分散風險。我上述的作法就是在避險,為了不讓貨幣只是放著等漲價,我會做別的用途達成目的,慢無所謂,重點是在市場看壞時還能加減賺,如果每年都這樣放,我賺來的金額可以打死通膨。只是我的本金過少,所以速度慢,而且標的打太散,所以才要調整策略,接下來的數個月,我會開始將標的從六個變成三個,不再追加元宇宙,而是轉為平台幣和區塊鏈本身的貨幣。

該把重心換一換了,2000元能投資的東西有限,而且我還要把錢從某個遊戲上撈回來。我想以我的狀況和不允許賠掉過多錢這點來說,被動收入才是最好的選項,幣安有很多可以來這招的工具,我個人很愛用。虛擬貨幣有很多玩法,靈活性很高,風險應該是目前所有投資工具中最高,也有很高的泡沫化危機,不過我不認為這個市場會太早死掉,主要是因為有需求,不管是科技本身來說,還是炒作。在高風險之中追求低風險,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,和其他一次翻好幾百倍的人不同,這是採取了相對穩定的作法,這作法沒有不好,只是不適合炒短線的人而已,我的玩法屬於長線投資人專用的,短線投資請自行研究合約、槓桿和低買高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艾雅 的頭像
    艾雅

    自由的天空~艾雅

    艾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